正向藝術治療:用創作點亮生活
撰文者:邱詩秦 實習心理師
你是否曾經覺得心情低落,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?或是壓力太大,總覺得需要一個出口?其實,藝術不只是欣賞的工具,它還能幫助我們釋放情緒、找到快樂,甚至提升整體幸福感!這就是「正向藝術治療」的核心精神——透過創作來培養正向情緒,發掘個人優勢,讓生活更美好。
這篇文章會帶你認識正向藝術治療的起源、主要概念、進行方式,讓大家可以輕鬆體驗這種療癒的力量。
一、什麼是正向藝術治療?
1. 它是怎麼來的?
「正向心理學」這個詞可能不陌生,它由心理學家Seligman與Csikszentmihalyi在2000年提出,主要研究如何讓人們活得更快樂、更有意義。而「藝術治療」則是一種利用創作來表達情感、探索內心世界的方式。到了2009年,Chilton與Wilkinson將這兩者結合,發展出「正向藝術治療」,希望透過藝術創作,幫助人們找到內在的力量,提升幸福感,讓心理健康不只是「修補創傷」,更是「創造快樂」。
2. 它的核心概念是什麼?
正向藝術治療的核心精神來自「PERMA模型」,這個模型告訴我們,幸福感來自這五個面向:
- P(Positive Emotions)正向情緒:找到讓自己快樂的方法,例如藝術創作能讓我們感到放鬆、滿足。
- E(Engagement)全心投入:進入「心流」狀態,讓創作變成一種享受。
- R(Relationships)正向關係:透過共同創作,建立更緊密的社交連結。
- M(Meaning)生命意義:在藝術中探索自己的價值與人生方向。
- A(Accomplishment)成就感:完成作品時的滿足感,能提升自信。
二、正向藝術治療怎麼進行?
-
安全的創作空間
在安全與保密的諮商室中與心理師共同進行,讓自己有個安心創作的地方。 -
選擇適合自己的媒材
你可以試試看繪畫、拼貼、雕塑,甚至是塗鴉,沒有對錯,重點是享受創作過程! -
開始創作,讓情緒自然流露
不需要畫得很好看,也不必擔心別人怎麼看你的作品,重點是你在創作時的感受。 -
分享與欣賞
作品完成後,可以與心理師分享,或是自己看看畫面帶來的感覺,從中找到新的發現。
三、誰適合正向藝術治療?
其實,任何人都可以從正向藝術治療中受益,特別是:
- 壓力大的人:透過創作減壓,讓身心得到放鬆。
- 情緒低落的人:創作可以幫助我們轉換心情,找到生活中的美好。
- 孩子與青少年:不善於用言語表達的人,透過繪畫來傳達想法與感受。
- 長者與慢性病患者:藝術創作能讓生活更有樂趣,減少孤獨感。
- 任何想探索內心世界的人:創作是一種自我對話的方式,能讓我們更了解自己。
四、簡單又有趣的正向藝術治療活動
-
希望盒(Hope Box)
找一個小盒子,裝入對你來說有意義的物品,比如一張美好的回憶照片、一句鼓勵自己的話,或是一個象徵希望的小物件,隨時提醒自己保持正向心態。 -
生命樹(Tree of Life)
畫一棵大樹,樹根代表你的過去和家庭,樹幹是你的優勢與能力,樹枝象徵你的夢想與希望,幫助自己整理人生方向。 -
快樂拼貼(Happiness Collage)
從雜誌或報紙上剪下讓你感到開心的圖片和文字,貼在紙上,製作屬於自己的「快樂拼貼」,看看有什麼圖案最能代表你的幸福感。 -
畫出你的未來(Draw Your Future)
想像五年後的自己,畫出你希望達成的目標,然後思考該怎麼一步步走向這個未來。
結語
正向藝術治療不需要任何藝術天賦,也沒有固定的標準,只要願意嘗試,你就能從中找到快樂與滿足感。透過簡單的創作,每個人都能讓生活變得更豐富、更有意義。如果你對這個方法感興趣,不妨試試看,讓藝術成為你心靈的補給站吧!
參考文獻
馬馨瑜、朱惠瓊、陳嘉穎(2022)。正向藝術治療的內涵與實務應用。輔導季刊,58(1),45-56。
Chilton, G., & Wilkinson, R. A. (2009). Positive Art Therapy: Envisioning the Intersection of Art Therapy and Positive Psychology. ANZJAT, 4(1)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