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搞叛逆,父母怎麼辦?新竹親子諮商

2010-07
作者:楊俐容
 
請問楊老師:我孩子現在是小學高年級,我對她向來關心有餘,甚至呵護備至,但近來問她事情,她講起話來常冷言冷語。我知道她正臨青春期,可是每次聽她很沒禮貌的回答,頗讓我有熱臉貼冷屁股之嘆,該拿青春期的孩子怎麼辦?
- - -
青少年主見強、喜歡挑戰權威,是青春期發展的特徵。但親子關係出現劍拔弩張,常常是因為父母親心態未能轉換,導致孩子以叛逆的行為來展現四種內在動機:「引起注意」、「追求權力」、「報復洩恨」,以及「自我放棄」。
父母眷戀過去的主導角色,無法忘懷受孩子深深依戀的階段,就很難主動調整改變親子關係。但孩子的成長,不會停留等待。情勢比人強,多數父母都是被逼著改變, 被逼就會痛苦。在一路挨打,只好割地賠款的狀況下,即使最後終究讓步,孩子的青春狂飆也過了,但那關係已經傷痕累累了。而就算孩子最後爭到他要的權力,其 實他也難過,因為他必須背負著「我是個不孝順的孩子」的壓力。
如果沒有覺察到「隨著孩子長大改變」不只必然也是必要,自然會壓制孩子。常見 的是,孩子開始在服裝打扮、生活作息、交友活動上要求自主權,而父母不肯放手。當父母習慣先說不的時候,孩子就會叛逆頂嘴,甚至批判、挑剔、反對你,因為 你想把他往下壓,他當然就會反彈。相對的,如果父母懂得掌握先機、主動調整,孩子就會發現叛逆不是追求自我唯一或必經的道路,親子關係就會比較好。
基本上青少年這個階段,大部分的叛逆行為都來自「追求權力」和「報復洩恨」的 動機。沒有成就感的孩子可能會為了「引起注意」而耍酷使壞,至於「自我放棄」不會一開始就出現。一定是「引起注意」不通、「追求權力」不果,「報復洩恨」 仍無法奏效,最後只好「自我放棄」。叛逆的孩子雖然令人頭痛,但那表示孩子還想在親子關係中爭出一條活路,還沒放棄希望。體認到這一點,你心裡會好受一 些。
孩子有反應,就有希望
你如果看到他其實還在掙扎,還在渴望抓住一根稻草,一切都還來 得及。一旦孩子完全放棄,他的態度就是,「要說要唸隨你,不管你如何,我不動如山,反正我什麼都不行,我什麼都不做。」到了這個階段,你看不出他的叛逆, 他根本不跟你爭,他完全不在乎了。碰到這樣的孩子,真的好累好難。
因此,我要強調不要只用「叛逆」來論斷孩子的行為,要了解他背後的動機,才能對症下藥。從孩子行為帶給你的情緒感受,以及你糾正孩子時他的反應是什麼,這兩條線索來研判問題的根源。
以下針對這四種不同動機,來談談父母如何調整管教方式,來改善親子關係,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。
一、引起注意:對積極的行為給予注意、對於合理範圍內的不當行為不予理會。
過度忙碌而疏於互動的父母,很容易造成孩子「引起注意」的不當行為。以偷竊為例,有些孩子明明什麼都不缺,卻偷東西,其中有一種是為了要引起注意。因為我偷了,我爸才會出現。如果你發現孩子的行為,極有可能是為了引起注意,那麼你要自覺的給他足夠的關愛。
首先,要了解雖然質重於量,但青少年仍需要一定分量的關愛。青少年雖然不跟父母親密,但他還是在意父母是否關心。老問他「你今天考得怎樣」?每次碰面,就是要談課業或者處理問題,孩子不會感受到情感上的關照。
其次,當孩子出現積極行為的時候,你要給予注意,不要每次都是等他出現不良行為時,你才注意到他,這樣等於強化他的不良行為。
那 麼什麼是積極行為?比方說,他的功課進步五分,這是一個積極行為;他今天沒有犯某些錯;他很長一段時間沒闖禍,這都是積極行為。此時,你就要鼓勵他、肯定 他。孩子表現好,你沒困擾就忽略;一闖禍,你就注意,那他就會更用那樣的方式來引起你的注意。至於孩子用比較不當的方式表達時,父母要設法用忽略來回應; 或者只要一句話,表達你「現在很生氣」這樣就好了,不要一逮到他的行為,就一直責罵、不斷嘮叨。
二、追求權力:退出衝突、鼓勵合作,幫助孩子以建設性的方式使用權力。
絕大多數的青少年都會追求權力。如果父母親已經覺察到,自己老是有「到底誰是老子?」的想法時,父母的第一個功課,就是要退出衝突,不要陷在「誰才是老大」的情緒泥沼裡。
父母親一定要面對,孩子小時候,也許習慣聽大人的,可是隨著年齡增長,他們已經不可能完全以父母的意見為依歸。其實,面對彼此之間有不同意見、價值觀的衝突時,父母親也要跟孩子一起學會用建設性的方式來協商,尊重彼此。
親子衝突時,不要一直想證明,「我懂得比你多,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。」;不要擺出「你就是要聽我的」的樣子。親子一起學習用協商和合作的方式,找到比較能解決問題的方法。讓孩子發現父母是願意給孩子權力的,但必須用比較有建設性的方式來使用自主權,才會奏效。
三、報復洩恨:避免懲罰報復,放下受傷害的感覺,建立信任關係。
當孩子已經是「報復洩恨」時,父母要先放下懲罰跟報復的心態,學會先自行療傷,因為到這個階段,通常父母會覺得很受傷害。然而父母必須比孩子成熟,要知道受傷不是只有你一個,孩子也很受傷。父母不能因為自己受傷,就轉身背棄孩子。
父母應設法為情緒找出口,真不行也可以尋求專業協助。先面對自我,再面對孩子,才有能量和孩子重新建立互信的關係。
四、自我放棄:停止一切批評,鼓勵任何積極性的嘗試,絕不放棄。
自我放棄的孩子最難處理。你必須停止一切的批評,即使他一百件事情,有九十九件都做不好。想要用批評的方式讓他做好,完全無效。放下批評,抓著孩子做對的那一點給予鼓勵肯定,幫助他建立自信,這樣他才有辦法慢慢找回自我。
自信非常重要,肯定孩子內在的價值,親子才有辦法一起向前走。
民主方式教養出來的青少年,即使父母對他們有意見,也會認為那是出於父母的「關心」,較不會產生衝突與困擾。但如果父母抗拒孩子追求自主,而採取了過度控制,或者是冷漠不理睬等態度時,最容易導致青少年煩惱、痛苦、叛逆、拒絕溝通。
在青少年追求自主的過程中,權力的爭取是無可避免的。當親子能夠一起面對並反覆協商時,孩子將從中學會了解並尊重人我的差異性。獲得自主的青少年將變得對自己更有信心,同時也能和父母發展出「亦親亦友」的良好關係。
 
資料來源:親子天下雜誌
 

 

#親子諮商
#新竹親子諮商
#親職諮商
#新竹親職諮商

TOP